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宣布辞职,令政坛再度陷入不确定。然而,政治震荡没有吓退投资者,反而成为资金追逐新故事的导火索。日经 225突破 44,000 点,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高日本股市?这种上涨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推动行情的首要动力来自于日本政局变化带来的政策想象空间。眼下,自民党内呼声最高的候选人高市早苗主张扩大财政刺激、强化国防,并明确反对过早加息,这让投资者憧憬更宽松的政策环境。若她上任,防务、能源及出口相关产业无疑将成为最大赢家。
即便另一位竞争者小泉进次郎胜出,也并非利空。他以温和、稳健著称,市场普遍认为,这将有助于股市维持平稳上涨的节奏。换句话说,无论最终人选是谁,市场都在为“新领导人带来政策支持”这个故事买单。
作为深受国际资金驱动的指数,日经 225走势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后者被广泛预期将在 9 月会议中降息 25 个基点,而 8 月美国 PPI 的回落也让市场赋予了约一成的概率押注 50 个基点的降息。美国货币环境的放松不仅利好美股,也推动了包括日股在内的全球风险资产情绪升温。
此外,日美贸易问题的进展也增强了交易员信心。日美贸易摩擦的缓和进一步增强了交易员的信心。日本首席关税谈判代表本周在 X 平台发文称,美国将在 9 月 16 日之前下调对日本汽车的关税,消除了 7 月协议遗留的不确定性。
对于依赖出口的日本而言,这一举措直接利好汽车与半导体板块,同时在心理层面提振了制造业信心。短观调查显示,9 月日本制造商信心已升至 2022 年以来的高点。对美贸易的不确定性缓解,成为日本市场的“托底力量”。
如果说政治和外部环境是短期催化剂,那么真正支撑日经自四月以来涨幅超过 46% 的,是日本经济自身的恢复力。日本二季度 GDP 年化增长率达到 2.2%,远超市场预期的 1.0%,内需和出口的驱动作用正在显现。
日元贬值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增强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使日本资产在海外投资者眼中“打了折扣”。仅 8 月份,外资就净买入近 3500 亿日元的日本股票和约 4200 亿日元债券。
与此同时,随着日本扩大投资税收优惠的计划,日本国内资金也在逐步活跃。数据显示,日本家庭总金融资产超过 14 万亿美元,但长期以来现金和存款占比超过一半。然而,随着通胀逐渐回归,居民的购买力和资产实际收益受到影响,而工资水平也迎来了三十年来首次实质性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改善。
这些变化提升了家庭对股市的兴趣和风险承受能力,促使部分资金开始从储蓄迁移至股票市场。对于日经指数而言,这类国内资金的流入提供了潜在的“长钱”支撑,不仅增加市场流动性,也为股市在面对外部波动时提供了稳定的需求基础。
另一股推动日经上涨的重要力量来自科技板块,尤其是 AI 与半导体相关产业。日本在相关领域具备集聚效应,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应用生态,都较为完善,这让日本在全球资金寻找中美之外的投资标的时格外突出。
软银就是典型案例,其第一季度通过大手笔投资 AI 项目实现扭亏,包括在 OpenAI 的股权投资以及参与 Stargate 数据中心项目。而索尼则凭借稳健的季度业绩,上调了全年盈利预期,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科技股盈利韧性的信心。
对于有兴趣投资科技主题的市场参与者来说,中美两地的投资环境都面临掣肘。美国科技股估值高企,加上货币政策前景不明,部分资金选择分流;而中国市场则面临贸易摩擦与国内融资政策收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市场凭借较高的开放度、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以及成熟的科技产业链,使其在全球资金寻求中国和美国之外的投资标的时具备优势。
总的来说,日经指数的这一轮上涨,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短期政策、经济复苏与长期改革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盈利预期改善、回购与股东回报加速推进,投资者开始将重心从短线题材转向长期价值。如果这些改革能够实质性提高企业 ROE,那么日本股市的“价值重估”仍有不小的空间。
然而,乐观背后并非没有隐忧。首先,高估值与仓位集中意味着脆弱性上升。在股价快速攀升之后,市场往往更容易对负面消息过度反应。其次,虽然 GDP 超预期增长、日元贬值支撑了出口,但经常账户盈余下滑凸显进口成本压力,这也暗示通胀风险依然存在。也就是说,外部乐观与内部约束之间的张力,并未真正缓解。
此外,政治与政策变量也不容忽视。自民党将在 9 月 22 日启动总裁选举程序,并于 10 月 4 日投票。若党内权力之争演变为内部分裂,市场的不确定性将迅速抬升。
从货币政策角度看,日本央行虽然已在工资增长与通胀指标上满足加息前提,并暗示年内可能行动,但短期大概率仍维持观望,这对股市形成支持。然而,一旦央行转向更激进的紧缩,若日元大幅走强,出口导向型企业或将承压。
我认为日本股市依旧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中期故事,年内或能稳步收获温和涨幅。但这条上行之路可能不会一帆风顺,全球不确定性意味着波动仍将成为伴随行情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