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价合约(CFD)是复杂的工具,由于杠杆作用,存在快速亏损的高风险。80% 的散户投资者在于该提供商进行差价合约交易时账户亏损。 您应该考虑自己是否了解差价合约的原理,以及是否有承受资金损失的高风险的能力。
经历了“AI 泡沫”担忧导致的科技股抛售后,近期市场风险情绪明显改善。流动性预期的提升是重要原因——美联储 12 月降息概率接近 90%,加上缩表即将结束,市场买盘重新活跃。
然而,AI 主题板块表现并不均衡。美股中,英伟达、AMD和甲骨文等企业持续承压,而谷歌凭借 Gemini 3,股价两周上涨约 10%。

中国市场中,阿里巴巴 Q2 财报亮眼,蚂蚁集团 AI 助手“灵光”上线 6 天,下载量突破 200 万,吸引市场关注。
政策方面也在加码。特朗普签署 Genesis Mission 行政令,将 AI 纳入国家战略;中国“十五五规划”则把 AI 置于经济转型核心位置。这意味着 AI 已不仅仅是商业竞争,更关系到产业主导权与资金流向。
近期,谷歌推出 Gemini 3 后股价大幅上涨,引发交易员讨论其是否可能改变现有“英伟达链”的格局。与此同时,阿里云收入同比高速增长 34%,千问 App 一周内下载突破千万。
这些现象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真正具备突破潜力的 AI 产品,往往不是单点技术创新,而是能够形成完整生态闭环并迅速落地的科技巨头。
谷歌和阿里虽然侧重点不同——谷歌偏信息,阿里偏应用——但在商业架构上高度相似:从底层算力、核心大模型,到上层应用和用户数据,全部自主掌控。
对交易员来说,这类全栈闭环型企业提供两个关键信号:
中美在 AI 发展上的路线正明显分化,也直接影响资本流向和市场估值。
特朗普近期签署 Genesis Mission 行政令,将 AI 纳入国家战略,不仅推动企业和实验室在 AGI 与基础设施上加速布局,还将技术应用延伸到能源、材料和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使美国在政策、资本和战略布局上形成长期优势,但转化周期长。
中国则更注重技术落地与商业应用,变现能力更强。最新的“十五五”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原始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把 AI 视为未来五年经济转型的核心驱动力。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竞争的重点在于快速形成收入转化和用户规模,而非单纯追求理论突破。
短期来看,市场可能更倾向于那些能够迅速将技术转化为盈利和用户增长的企业;长期则需要关注技术潜力和政策支持的结合。
到了 2025 年底,AI 市场已经进入中场阶段。概念热度仍在,但市场耐心明显在消耗。谷歌和阿里的近期爆发,不只是技术创新的体现,更是生态建设和商业落地得到市场认可的信号。
从市场表现来看,有几个趋势特别值得关注:
总的来看,短期行情的关键在于落地与闭环。能够最快将技术转化为可用产品和收入流的企业,更可能先吸引资金,实现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