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市场对这一利空消息的反应却十分有限。政策发布当天,CN50和HK50仅分别回撤0.46%和0.84%,特别是该消息并未扭转后者4月中旬到5月中旬的上涨势头,HK50两天后收于周期高点19,697.6。
虽然冲击暂时没有引发市场的恐慌情绪,但我们依然需要思考:对美关税提高本身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如果美国的关税上调影响其他经济体对华税收政策,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挑战?以及中国方面有多大可能性进行反制?
10年之前,当局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得益于持续不断政策支持和国内车企的技术进步,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优势逐渐扩大。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量均接近950万辆,连续第9年领跑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1.6%。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日益成为驱动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去年出口量达177.3万辆,相当于同比增长67.1%。而2024年第一季度,出口增速同比涨幅为23.8%,贡献了4.3%的年化贸易顺差。
5年之前,每当我们提到新能源汽车,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名字可能是特斯拉。但是现在,反映出的关键词不知不觉间已经变成了比亚迪和蔚来等等。
以比亚迪为例,其2023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首次超过特斯拉,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生产巨头。今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上,比亚迪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0%,营收增长4%。虽然因为大幅降价而低于市场共识,但电池成本的降低同比增长70%的研发费用使得毛利率创21.9%的历史新高。
总而言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世界市场上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对于拉动出口和带动中国经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经济增涨的短期影响十分有限,因为美国并非中国电动汽车的主要出口地区。
美国仅占中国电动汽车、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不到2%。新的关税上调仅影响中国每年对美出口的约4%和2023年中国出口总额的0.5%。尽管这次关税调整也适用于以在墨西哥设厂为跳板,进入北美市场的的企业,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布局重点显然不在美国。
相比中国本土车企,加征关税对特斯拉、沃尔沃,和德国“BBA”品牌的电动汽车影响较大。他们在中国设厂进行零部件生产和装配,但却在美国有大量客户基础。
在我看来,美国对一系列中国商品提高关税的行为,其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随着大选的临近,拜登政府希望用对华强硬态度赢得选民青睐。
将贸易限制扩大到其他地区可能会对中国的长期增长造成限制。
欧元区和英国作为主要进口地区,共占中国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出口量的35%至53%。比起美国,他们的立场和动向重要得多。目前欧盟内部众说纷纭:意大利工业部长认为欧盟应效仿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法国总统强调”购买欧洲制造的产品”,而德国的反对声音居多。
6月5日,我们将从欧洲理事会获悉他们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步结果。如果其中反映出加征关税意向,潜在的进口性通胀对脆弱的欧洲经济无疑是一大威胁。同时,市场也会对出口和新能源产业提振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产生一定担忧。
再次考虑到11月即将进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如果特朗普胜出,他可能会全面提高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至60%,而不仅仅针对中国商品。在当下全球高度互联的贸易体系下,这种更广泛的贸易壁垒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大经济体造成重大冲击。
6月27日,我们将迎来首场美国总统选举辩论。拜登很可能提及此次关税调整,而特朗普的态度或将更加激进。届时,我们可以对未来的贸易环境做出更清晰的判断。
总而言之,我认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可能影响到欧元区态度,这种溢出效应是中国下半年需要考虑的风险之一。投资者的情绪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此类事件可能会限制CN50和HK50等相关股指的上涨空间。
有传言称,当局考虑提高对美欧出口中国的大排量汽车关税,从当前的15%上调至25%。同时中国也暗示可能对欧洲葡萄酒和乳制品征税。
回顾历史,2018年7月特朗普在任期间,曾对所有进口的钢材和铝材分别征收25%及10%的关税。当时作为反击,中国于同天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从波及范围看,上次关税调整涉及约3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价值远远高于本次影响到的180亿美元。
我认为当局不会坐视不理,但如果欧洲没有下一步动作,干预的紧迫性客观来讲不高。再加上近期增发特别国债,并推出提振房地产市场的举措,政策制定者可能在应对外部环境的同时,也会专注于本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