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互联网、网约车、教育培训、外卖平台等行业先后受到监管政策的影响股价大幅下挫。由于港股拥有较大的境内科技公司的风险敞口,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恒生指数一度创下9个月以来新低,恒生科技指数较峰值最高下跌了45%。在尚不确定监管风暴是否将席卷更多行业之前(如游戏、地产、医疗等),港股可能将面临更高的波动。
而此时,Pepperstone即将于近期上线的百只港股差价合约或许将完美的契合当前的市场投资需求。因为差价合约具有杠杆优势,且成本较低,因此无论您是押注相关股票短期的反弹,或是看衰某些行业的长期走势,都可以通过我们的MT5平台进行多空双向交易。
可供交易的港股包括了: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中国移动、中国中铁、中信等红筹股;中国平安、中石化、工农中建等H股;长和、新鸿基、港交所等香港本地上市公司;以及汇丰控股等国际公司。
如果您还不了解港股,或者对港股投资还有所疑虑的话,以下是我们列出的五个交易港股的理由供您参考。
对于境外投资者来说,由于资本市场的限制,想要直接获得中国内地市场的风险敞口并不容易。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龙头企业在香港上市,依托中国大陆并面向全球资本的港股被视为布局中国优质核心资产的绝佳途径。
据港交所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在香港上市的中资股(H股、红筹股、民营股)总共有1319只,占港股总数量超过50%,市值占比超过80%。
其中除了家喻户晓的互联网巨头,更有许多尚未登陆A股的新经济(非必须消费、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和稀缺板块(博彩、物业管理、特色医疗)的领军企业。造车新势力中,继小鹏汽车在香港完成双重上市之后,理想和蔚来也在积极寻求回归。
尽管监管风险短期有所升高,但其根本目的是打击垄断、促进行业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因此长远来看有望对中资股和港股形成积极的影响。
在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中,对于那些想要最大程度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机构或个人投资者来说,没有理由忽略对港股资产的配置。
2020年,港交所510亿美元的IPO融资规模高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纳斯达克的570亿美元,其中99%的融资额来自于中资企业。
港交所2018年对上市制度进了改革,2021年初再次大幅放宽了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的限制。近两年吸引了包括阿里、京东、百度、携程、哔哩哔哩在内的数十只中概股回归。
此外,在美国不断收紧对中概股的会计审查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同时,中国要求数据密集型企业境外上市之前必须申报网络安全审查并获得证监会批准。面对更艰难的海外上市之路,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优质资产会通过二次上市的方式回流香港,这将进一步丰富港股投资标的,吸纳增量资金持续流入,提升港股市场的活跃度和全球吸引力。
去年港股主板市场总成交额创下历史新高的32万亿港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近50%。其中中资股贡献了85%的每日成交额。
港股通自2014年启动以来,为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提供了桥梁,南向资金近年来不断增长。今年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过4600亿港元,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规模,全年有望突破8000亿港元。
2020年港股通的成交额约为5.5万亿港元,尽管与此前创下最高纪录的2018年相比几乎翻倍,但也仅占港股全年总成交额的17%左右,上升空间巨大。
目前的港股通名单的覆盖率仅约20%(市值比重却达到70%左右)。如果未来有更多重量级中资股被纳入港股通,资金流入和成交额有望大幅提升。
恒生指数目前的市盈率为16倍左右,略高于14倍的历史平均水平,相比欧美股市来说具有一定的估值优势。另外,AH股溢价指数约137,处于近5年来的相对高位。这意味着那些两地同时上市的股票中,其A股价格相比H股有37%左右的溢价。
当估值优势叠加目前全球超级宽松的流动性支撑和逐渐稳定的宏观环境,有望营造一个对港股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香港作为老牌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着高度成熟和健全的金融制度。
在过去的十年,港股行业分类指数的修订和权重变化充分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传统的金融、地产和能源行业的市值不断缩水,而资讯科技和医疗保健的市值则大幅提升。
恒生行业指数近十年市值权重变化
根据港交所《现货市场交易研究调查2019》,2019年港股的交易占比中,个人投资者仅占20%,其余都来自为机构和做市商,机构的参与度远超A股市场。
机构投资者更偏向于价值投资和长期持股,再加上港交所成熟的做空机制和丰富的衍生品抑制了过度投机,因此港股相对A股来说更加的稳健和理性。
不论您对未来港股走势持有何种观点,都可以通过Pepperstone轻松开启港股差价合约交易,充分把握市场波动中潜在的交易机遇!
只需少量入金便可随时开始交易。我们简单的申请流程仅需几分钟便可完成申请。
此处提供的材料并未按照旨在促进投资研究独立性的法律要求进行准备,因此被视为营销沟通。虽然它并不受到在投资研究传播之前进行交易的任何禁令,但我们不会在向客户提供信息之前谋求任何优势。
Pepperstone并不保证此处提供的材料准确、及时或完整,因此不应依赖于此。无论是来自第三方还是其他来源的信息,都不应被视为建议;或者购买或出售的要约;或是购买或出售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征求;或是参与任何特定交易策略。它并未考虑读者的财务状况或投资目标。我们建议此内容的读者寻求自己的建议。未经Pepperstone批准,不得复制或重新分发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