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周一跌幅超過3%逼近2020年7月以來的低點。恒生指數跌幅接近5%,自2016年以來首次跌破20000點關口。其中互聯網股更為慘烈,騰訊和阿裏巴巴的跌幅都在10%以上,拖累恒生科技指數暴跌11%,創下了史上最大單日跌幅。
HK50指數 周線圖
地緣政治風險無疑是暴跌背後最為顯著的外部因素,避險情緒和流動性收緊導致資金持續撤出風險資產尋找避風港,A股和港股也未能幸免。
就內部因素來說,疫情升級以及封城勢必將對經濟前景產生沖擊,打擊了投資者信心。盡管全年5.5%的經濟成長目標已經是幾十年來最低水平,但能否順利實現仍舊被打上了問號。
但其實早在俄烏危機和國內疫情爆發之前,中概股尤其是互聯網股就已經遭到了投資者的拋售。下圖是QQQ(納斯達克100指數ETF,黃色)與KWEB(中國互聯網ETF,藍色)近年來的走勢對比。後者是全球第三大的中國概念股ETF,相比於FXI和MCHI等追蹤藍籌股的ETF,KWEB更專註於中國互聯網公司。
QQQ VS KWEB
來自於中國和美國的雙重監管壓力使得中國互聯網股從去年2月份開始就走下了神壇。KWEB從歷史高點已經累計下跌超過80%。在同行的襯托下,納斯達克近期20%的跌幅顯得不算太糟。
美國最近再次搬出了特朗普在貿易戰時期所修訂的《外國公司問責法》,將5只中概股列入了「臨時退市清單」,這又是沈重一擊。若按照美方的標準交出審計底稿和各種資料,這就涉嫌違反了中國相關的法律要求。在雙方高層缺乏協調機製的情況下,這對在美上市的公司來說是一個無解難題。
主要股指的連續下挫還波及了人民幣匯率,後者的漲勢暫時告一段落。資本凈流出自然減少了對人民幣的需求。與此同時,中國央行將人民幣中間價由上周初的6.31一路下調至今天的6.37,體現出監管層「穩增長」和推動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決心 (央行每個工作日9:15公布的中間價將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指標)
但由於今天央行並沒有如預期那樣降低中期借貸便利(MLF)的利率,這使得美元兌離岸人民幣(USDCNH)在6.40附近小幅回落。
USDCNH
中長期來看,隨著中美利差的收窄(美國即將進入加息周期而中國正在經歷寬松周期),匯價若能突破6.40-6.41的阻力區域後或將形成強勁的上行趨勢。
值得註意的是,人民幣連續兩天的大幅走弱使得澳元等商品貨幣跌至兩周低點,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