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推行強硬的貿易和移民政策下,交易員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全面的觀察體系,以便更好地洞察美國經濟的健康狀況和發展趨勢。對於評估美國經濟前景、及時調整交易策略和倉位管理,這一點尤為重要。
國內生產總值(GDP)無疑是衡量美國經濟最核心、最廣泛使用的指標之一。它代表了一個國家在特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所有商品與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作為衡量經濟整體規模與增長速度的重要工具,GDP數據能夠幫助我們判斷美國經濟是處於擴張、放緩還是衰退的階段。
GDP 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按季度發布,通常包括三個階段:初值、修正值和終值。每一輪更新都可能引發市場波動,尤其是在交易員對未來政策路徑或經濟前景敏感的背景下。
值得注意的是,GDP 是一項滯後指標。也就是說,它更多反映的是過去一個季度經濟運行的狀況,而非實時的變化。因此,在實際運用中,人們通常會結合更多前瞻性指標,如就業、通脹和製造業數據,來更全面地研判經濟趨勢和市場方向。
(美國GDP年增長率)
就業是經濟的基石,而非農就業報告(NFP)則是衡量美國勞動力市場冷暖的關鍵指標。它不僅影響消費者支出和企業信心,更是美聯儲制定貨幣政策時的重要參考。
這項數據由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發布。其中新增就業項通過企業調查,統計的是除農業外各行業的就業人數變化,直接反映了企業的擴張或收縮態勢。而通過家庭調查,低失業率意味著勞動力市場供需兩旺,工資水平可能上升,消費市場活躍;高失業率則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政府不得不採取措施刺激就業,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或提供就業補貼。
(非農新增就業人數)
通貨膨脹是經濟運行中一個複雜而微妙的現象,它不僅關乎民眾的錢包厚度,也深刻影響著利率政策和宏觀經濟走向。因此,價格穩定與充分就業共同構成美聯儲的“双重使命”。
在衡量通脹方面,美國主要依賴兩個關鍵指標: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和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這兩個數據,分別由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和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發布。
CPI主要追蹤城市消費者購買的一籃子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權重更多集中在住房和交通等日常支出上,反映的是普通居民切身感受到的通脹情況。而PCE則更廣泛地覆蓋各種消費項目,採用“鏈式加權”法更靈活地調整消費權重,因而更能反映消費者實際支出結構的變化。美聯儲更傾向於參考PCE作為其貨幣政策決策的主要通脹指標。
通貨膨脹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居民的生活成本和企業的生產成本。適度的通脹有助於刺激消費和投資,是經濟健康增長的一部分;但當物價上漲過快,居民實際購買力被侵蝕,企業也面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整體經濟活力就可能受到抑制。
美聯儲一直將通貨膨脹率控制在2%左右作為其貨幣政策目標,當通貨膨脹率偏離這一目標時,美聯儲通常會通過調整利率、縮表或量化寬鬆等政策工具,對抗過熱或過冷的通脹壓力。
消費者信心指數,這個看似抽象的指標,其實蘊含著巨大的經濟能量,是觀察美國經濟未來走向的重要“前瞻性指標”。它主要衡量消費者對當前財務狀況、未來就業前景以及整體經濟環境的主觀感受和預期。
美國有兩大權威機構定期發布該指數:美國咨商會以及密歇根大學。它們通過對成千上萬個家庭的抽樣調查,追蹤公眾的消費傾向和信心變化。
在美國,消費支出約占GDP的70%,是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因此,消費者信心的高低,往往會對整體經濟活動產生連鎖反應。當信心高漲時,人們更願意進行大額消費,比如購車、購房、升級家電或出國旅遊;這不僅直接拉動零售、製造、服務等行業,也增強企業的投資意願和招聘需求,形成正向循環。而一旦信心轉弱,人們傾向於削減支出、增加儲蓄,企業收入隨之下滑,產能壓縮,招聘放緩,甚至可能引發衰退的連鎖反應。
(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
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是經濟活動的“先行者”。它通過調查採購經理人對新訂單、生產、就業、供應商交貨時間和庫存等方面的變化感知,綜合反映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活躍程度。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每月公布的PMI數據往往能夠在GDP數據出爐之前,幫助市場及時捕捉到經濟增長或收縮的早期信號。
通常,PMI高於50意味著經濟處於擴張區間,企業訂單增加,生產規模擴大,就業機會增多;低於50則可能預示著經濟面臨下行風險,企業減少庫存,削減生產計劃,甚至裁員。因此,PMI不僅反映了企業經營層面的冷暖變化,也為宏觀經濟走勢提供了有力佐證。
(美國ISM製造業PMI)
零售銷售數據直接測量消費者支出的熱度。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每月中旬發布的零售銷售報告,涵蓋了從超市、百貨商店到線上電商平台的各類零售渠道。
零售銷售的增長,意味著消費者對經濟前景充滿信心,願意增加支出,推動經濟向上發展;而零售銷售的下滑,則可能暗示消費者信心不足,消費市場萎縮,進而影響企業的生產計劃、庫存管理和投資決策。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更準確反映消費者支出的基本趨勢,分析時常關注剔除汽車、汽油、建材和食品服務後的“控制組”數據。該指標更貼近真實的內需變化,也是計算美國GDP中個人消費部分的重要參考。
此外,特定時期的零售銷售表現,如感恩節、黑色星期五和聖誕季期間的數據,常被市場作為評估全年消費強弱和預測GDP增長的依據。
美國的官方機構網站是獲取經濟數據的權威渠道,英文閱讀不便的讀者可使用瀏覽器翻譯插件。為了搜索的指向性,可以在搜索引擎輸入框輸入上文提到的發布機構的英文名稱。
如彭博社(Bloomberg)、路透社(Reuters)等,是經濟信息的“即時傳聲筒”。它們不僅能夠第一時間發布官方機構的經濟數據,還會邀請包括 Pepperstone 市場研究團隊在內的行業專家進行深入解讀和分析,幫助交易員理解數據背後的經濟邏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經濟機構以及一些大型投資銀行,通過深入的數據分析和模型預測,結合全球經濟形勢和政策環境的變化,依托大量的數據分析和模型預測,能夠為讀者提供宏觀經濟趨勢的深入判斷。
如Tradingeconomic可以查看世界100多個國家的幾百個經濟指標,還可以查看超過20年的歷史走勢。如有需要,可以把多個國家的指標疊加在一起橫向對比。
在TradingView上不僅可以查看上千個金融品種的走勢,現在還支持打開經濟數據庫。甚至可以將經濟數據走勢和蠟燭圖疊加在一起,直觀地查看數據發布前後市場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