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

政府关门?X日临近?美国也有债务红线!

Jerry Chen
Research Strategist
28 Sept 2021
自1976年预算法案生效以来,美国政府一共经历了22次停摆,平均每两年一次。

最近一次是发生在特朗普任内的2018年年末,当时持续了35天创下有史以来最长的停摆记录。掐指一算,现在差不多又到了政府该“关门”的时候了。

美国政府可能从10月1日新财年开始无法继续为联邦政府的运作提供资金。和以往由预算案纷争所引发的政府关门不同,此次的起因是触及了债务上限。

政府关门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于今年8月1日起恢复,在过去两年的暂停期限内,政府债务从约22万亿美元飙升至28.5万亿美元,后者也就成为了最新的债务上限。在触及这根“红线”之后,政府无法再通过举债筹集资金。

一方面是无法发行新债,另一方面政府手中仅有的一些“余量”也即将耗尽。

财政部的账户余额(TGA)已经从8月初的5000亿美元降至目前的3000亿,而另外多项临时性的“非常举措”(Extraordinary measures)已经使用了超过3000亿美元。政府很快将无力支付包括社会保障、医疗福利、军饷、利息等在内的必要开支。

美国财政部账户(TGA)余额

民主党提出的一项捆绑了临时拨款和暂停债务上限的法案已经在参议院被共和党驳回。除非民主党愿意拆分两项提案并获得两党支持,否则10月1日美国可能会迎来第23次政府关门。

虽然政府停摆通常不会造成太大的市场波动,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停摆,除了无法进行正常的政府运作和防疫外,我们也可能无法看到原定于下周五(10月8日)公布的非农数据。

就业数据是美联储能否在年底前开始缩减购债的最重要的参考指标。难道美联储不得不在没有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开始Taper?又或者推迟至12月再做决定?

债务违约?

比政府关门更令投资者担心的是美国的债务上限所引发的违约风险。

自1960年代以来,美国债务上限被提高了近80次。讽刺的是,现在强烈反对提升上限的共和党在特朗普时期曾三次提高债务上限,并且在一个任期内举债超过5万亿美元。

美国政府债务总额

当政府仅剩的资金耗尽而债务上限又无法提高或暂停的时候,美国史上首次债务违约并不是耸人听闻。

谁也无法预计具体的违约日期。Bipartisan Policy Center估计的X日(即违约日)可能出现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之间。财政部长耶伦认为是在10月末的某个时候。

违约的破坏性将有多严重?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债务危机上周就已经让全球市场为之颤抖,更何况我们现在谈的是美国政府的违约!下调主权评级、抛售美元资产、动摇美元根基、恐慌情绪蔓延...

危险的游戏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政府停摆还是债务危机最终都会得到妥善解决。现在的困境完全是政治博弈的结果,也是历史的重复。

共和党拒绝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因为他们寄希望于民主党动用“预算调节”程序,从而能在其他法案(如1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和3.5万亿美元美国家庭计划)上掌握更多谈判的筹码,进而为明年的中期选举做好准备。而民主党则认为巨额债务是特朗普政府遗留下来的问题,理应由两党应该共同解决,不愿意浪费“预算调节”程序的宝贵机会。

闹剧该如何收场?2013年以来,美国先后7次暂停债务上限(理论上发债不受限制),这次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意外。

市场走势

哪怕债务违约风险最终是虚惊一场,但短期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却难以避免。

最明显的就是近期各期限的美债收益率快速上升。其中自然有对于美联储Taper的计价,但是短端利率的走高无疑反映出投资者正在抛售短期债券,以规避违约风险。

短期来看,违约风险下市场流动性收紧有望提振美元走势。但若债务危机真的爆发(虽然可能性不大),美国政府的信用和美元体系或将面临冲击。

股市也将受到严峻的考验。2011年的债务违约风险令美国的主权评级惨遭下调,标普500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一度重挫超过18%。如果两党继续这一危险的游戏,恶化的市场情绪可能进一步拉低本已从高位回落的股指。

另外需要提醒您的是,预估的X日期间还将经历美国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和美联储官宣缩表等重要事件。系好安全带准备迎接市场的惊涛骇浪吧!

Ready to trade?

It's quick and easy to get started. Apply in minutes with our simple application process.

The material provided here has not been prepared in accordance with legal requirements designed to promote the independence of investment research and as such is considered to be a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Whilst it is not subject to any prohibition on dealing ahead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investment research we will not seek to take any advantage before providing it to our clients.

Pepperstone doesn’t represent that the material provided here is accurate, current or complete, and therefore shouldn’t be relied upon as such. The information, whether from a third party or not, isn’t to be considered as a recommendation; or an offer to buy or sell; or the solicitation of an offer to buy or sell any security, financial product or instrument; or to participate in any particular trading strategy. It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readers’ financial situation or investment objectives. We advise any readers of this content to seek their own advice. Without the approval of Pepperstone,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of this information isn’t permitted.